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6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04652725/9787504652720 ·条形码:9787504652720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台湾股市:投资必读手册 |
|
|
|
台湾股市:投资必读手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6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04652725/9787504652720
·条形码:97875046527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投资丛书
内容简介 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越来越表现为金融舞台的活动,金融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涵盖范围也越来越广。台湾股市的特点之一,是波动非常剧烈,严重影响股民们的财富状况。《台湾股市-投资必读手册》将剖析台湾金融的结构和发展,专门对台湾股市进行考察。 《台湾股市-投资必读手册》以考察台湾财国家状况及来源作为研究内容,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对台湾经济发展作较全面的介绍。既可作为了解台湾经济的窗口,也可作为查阅有关资料的工具。
开放两岸资金互相投资对方股市,对大陆与台湾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A股市场估值以及股指的波动有可能更多地与台岛市场联动,对于个股行情的展开也将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这不仅对于两地的股市有积极影响,也将为大陆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机会。
投资者要未雨绸缪,做好参与台湾地区股市的各种准备工作,了解台湾股市的市场情况和投资细节,从而在未来的实际投资中领先一步。
目录 第一章 了解台湾证券市场
台湾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台湾证券市场的多层次格局
台湾证券市场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台湾股市泡沫的兴起与破灭
台湾股灾的形成与启示
台湾股市暴涨暴跌的原因
分析台湾股市的十大理论
影响台湾股市的重大因素
台湾证券市场的主要法规
台湾地区国安基金的运作
台湾证券交易所概况
第二章 台湾股市投资指南
投资者如何投资台股?
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
台湾股票有哪些投资优势?
台湾股票有哪些投资风险?
如何才能降低投资风险?
股票的原始意义是什么?
台湾股票的外貌如何?
投资股票的权利义务有哪些?
什么是股票的面额?
什么是股票的净值?
什么是股票的市价?
什么是证券商?
可否居中帮投资者买卖股票?
可否委托证券自营商交易?
买卖有价证券的手续费是多少?
可否要求证券经纪商减少手续费?
股票取得日期如何认定?
投资股票及受益凭证具备之观念?
可否直接让受上市公司股票?
集中交易市场用何种方式买卖?
股市交易涉及哪些单位?
能分期付款委托买卖吗?
台湾股市有哪些特色?
台湾地区股市如何分类?
什么是证期会?
什么是证券交易所?
什么是柜台买卖中心?
集中市场交易相关规章何处可取得?
股票获利的来源有哪些?
股票股利与现金股利有什么区别?
领取股利的步骤有哪些?
如何选择券商?
如何选择营业员?
何种人不得办理开户?
开户需要携带哪些文件?
自然人开户需要准备什么数据?
可否开两个交易账户?
法人开户需准备什么资料?
华侨或外国人如何申请开户?
如何填写开户文件?
如何在指定银行开户?
如何更改印鉴?
是否可以同时在多家证券公司开户?
投资者如何确定自己未被他人冒名开户?
投资人如何查询个人账户信息?
买卖及撮合成交时间为何?
如何注销账户?
开户后可否立即买卖有价证券?
集中市场休市为何时?
台湾地区股市的交易时间是什么时候?
什么是限价委托?
申报优先级如何?
什么是市价委托?
采用市价委托需要注意什么?
下单方式有哪些?
证券商内部人员可否买卖证券?
填写何种委托书?
证券经纪商可否代客户决定?
买卖股票之竞价方式为何?
恢复撮合的成交价格会如何变动?
执行延缓撮合期间如何作业?
投资人如何获悉信息?
盘中个股行情揭示的内容?
投资人如何观看五挡买卖委托价量信息?
申报买卖有价证券之价格代表多少单位之价格?
申报买卖有价证券之数量单位?
申报买卖有价证券升降涨跌幅度为何?
每日有价证券涨跌停价格如何计算?
申报买卖有价证券价格之升降单位为何?
减资换发新股的价格如何计算?
增资发行新股的价格如何计算?
可否撤销或变更委托事项?
可否在原委托书上更改委托内容?
何谓手续费?
买卖有价证券交易税如何征收?
如何进行盘后交易?
如何进行零股交易?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买卖零股?
何谓巨额交易?
是否可发对账单?
如何办理交割与过户?
如何申购上市新股?
可否将账户供他人申购有价证券?
如何分析总体经济因素?
如何分析公司基本面?
本益比代表之意义?
如何取得“除权除息相关数据”信息?
既除权又除息的参考价如何计算?
什么时候才能领取股利
投资者该不该参加除权除息?
买卖债券是否为除息交易?
认售权证与认购权证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信用交易?
什么是融资?
什么是融券?
什么是当日冲销?
开立信用交易户的条件是什么?
如何开立信用交易账户?
什么是融资券维持率?
零股、巨额交易是否可以申请融资融券?
投资人欲从事融资融券交易,应如何办理?
投资人可以开立多少信用账户?
多长时间没有信用交易会被注销账户?
开立信用账户后如何自行终止?
证券商如何通知投资人?
委托融券卖出有无价格限制?
交易额超过申请额度怎么办?
投资人何时完成交割?
融资自备款、融券保证金如何计算?
申请以现款现券偿还融资融券之程序?
上市公司停止过户有何影响?
如何办理自行过户?
如何计算股票获利?
融资融券的比例?
融券余额超过融资余额时有什么影响?
如何计算融资买卖获利?
如何计算除权前后获利?
如何计算除息前后获利?
如何计算融券买卖获利?
什么是百元计算机(OLPC)概念股?
什么是马丁可利概念股?
什么是健康医疗器材概念股?
什么是数码相框概念股?
如何检举证券公司?
台风侵袭时是否停止交易?
哪些企业适合在柜台买卖市场流通?
柜台买卖股票的交易制度有什么特点?
柜台买卖市场与集中市场股票买卖制度有哪些区别?
柜台买卖股票有哪些交易方式?
柜台买卖股票在什么时间交易?
柜台买卖股票要交哪些税费?
柜台买卖股票的成交价格如何确定?
发行量加权股价指数之意义?
为何指数和股价有时候走向不同?
还有哪些反应市场股价的指标?
有关股市监视相关规定何处可取得?
何谓公布注意股票?
何谓公布处置股票?
公布处置股票之处置措施为何?
如何得知公布注意股票及公布处置股票之信息?
第三章 台股上市公司板块类别
概念股板块类别
集团股板块类别
第四章 台股投资相关名词解释
基本面分析名词解释
各类经济指标名词解释
金融投资类名词解释
第五章 台湾股市投资诀窍
投资台股的技术指标应用诀窍
台湾股市赢家的投资心法
后记
……
序言 随着海峡两岸局势走向缓和,两岸金融业相互开放也正在迈开步伐。在两岸直航前,台湾当局金融管理部门率先释出“台股直通车”的金融利多,表示将开放两岸资金相互投资对方股市,不仅岛内投信业者可望到香港发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大陆合格投资机构也可以无上限直接投资台股。如果“台股直通车”正式实行,势必吸引大陆合格投资机构高达250亿美元(相当于7750亿新台币)的资金规模;另外,两岸相关政策松绑之下,未来台湾岛内外资金投资大陆有价证券,可望由O.4%放宽到1%以上,有大陆投资成分的海外基金也可以投资台股。
两岸互相投资方面,在未来应该会越来越频繁;台湾岛内对这一消息有所预期,大陆投资者对此也跃跃欲试。
开放两岸资金互相投资对方股市,对大陆与台湾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A股市场估值以及股指的波动有可能更多地与台岛市场联动,对于个股行情的展开也将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这不仅对于两地的股市有积极影响,也将为大陆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机会。
投资者要未雨绸缪,做好参与台湾地区股市的各种准备工作,了解台湾股市的市场情况和投资细节,从而在未来的实际投资中领先一步。
文摘 第一章 了解台湾证券市场
台湾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台湾地区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交易规模庞大,在历史上曾位列全球股票交易额第三位,为台湾地区经济、金融领域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历史时期来看,台湾地区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萌芽期
股份制形成和股份制企业的诞生是证券交易行为和证券市场发展的前提,从可参考的资料来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以前,台湾地区证券市场是日本占据时代的“店头市场”,殖民地当局组成所谓的“台湾有价证券组合”和“台湾有价证券株式会社”,其实质仅为日本证券交易所的一个经纪人出售日本公司股票而已,交易量极其有限。
1945年台湾地区光复后,台湾当局依据旧中国证券市场模式进行了改造,但仍以“店头市场”为主。由于当时岛内无大型民营、私营企业,且企业也极少利用公开发行股票方式筹措资金,所以股票交易规模很小。
1949年之后,台湾地区经济极度困难,外债未还,恶性通货膨胀又起。1949年8月,台湾当局发行公债,这可视为台湾地区证券交易的开端。
二、初创期
中国台湾地区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形成的。1953年台湾当局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政策,即对地主超过3公顷的多余土地进行征购,并转售给需要土地的农民。在操作上,对地主土地的征收采取有偿补贴的办法,付给地主七成“实物土地债券”和三成“公费事业股票”。
台湾第一家采取股票公开发行方式的公司,是民营大同制钢机械公司,于1957年7月发行优先股。
后记 本书由国内著名投资专家精心编写,写作过程中,参阅了相关书籍、文献和资料,吸收了金融界专家、学者的观点。在此,向这些学者、专家表示深深谢意。
由于时间关系,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在此也感谢出版社编辑对于本书提出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