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文录辑校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355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2月 ·ISBN:7560926290 ·条形码:978756092629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昌黎文录辑校 |
|
|
|
昌黎文录辑校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355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2月
·ISBN:7560926290
·条形码:978756092629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吕黎文录》为韩愈同时代的赵德所选编,是问世最早的一部韩愈诗文选集,对韩愈作品的文字校勘有着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这部选集的文字反映了韩文的早期面貌,对比该本与今传集本的差异,可以考见韩愈思想的演变轨迹: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部选集的选录标准体现了韩愈本人在学术、文化以及文学创作方面的理论追求和价值取向,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宋代儒学的更新发展产生过特殊的影响。
韩愈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突出贡献,是为面临社会转型的华夏文明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一一道统。而最早宣扬追一思想的著作就是《吕黎文录》。可惜白宋代以后,该书即已火傅。《吕黎文录辑校》依据九个韩文宋代傅本,钧稽出这部早已失傅的重要著作,初步恢复了《吕黎文录》一书的原貌。全书利用现存的十二个珍贵的韩文宋代傅本尤其是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本以及其它唐宋史料,对《昌黎文录》入选作品进行了综合校理,在韩文的文本整理方面有重大收获。《昌黎文录辑校》的前言以及校语对《吕黎文录》一书的文字特点、史料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尤其是韩愈合学统、政统、文统为一体的道统思想,合个性化、内省化为一体的文学主张,进行了宏观的考察,在理论研究方面达到了该项研究的前沿水平,对韩愈研究乃至整个唐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真伦,教授(1947.9.-),重庆市奉节县人,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1982年毕业于南充师院。曾任教于重庆师院、四川师大,长期从事古籍整理及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以及历史语言训释学的教学与研究。曾承担国务院古籍整理七五规划重点项目“韩愈全集校注”、四川省教委重点项目“上古天文历法与上古文化”、湖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项目“韩愈道统思想与民族文化精神研究”等科研课题。近期主要从事韩愈集的文本研究以及韩愈道统思想研究。
目录 前言
凡例
昌黎文录序
一、别知赋送杨仪之
二、元和圣德诗并序
三、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
四、哭杨兵曹凝陆歙州参
五、病鸱
六、拢吏
七、城南联句一百五十韵
八、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九、原道
一○、原毁
一一、行难
一二、读荀子
一三、进学解
一四、本政
一五、圬者王承福传
一六、讳辩
一七、讼风伯
一八、河中府连理木颂
一九、汴州东西水门记并序
二。、燕喜亭记
二一、画记
二二、谏臣论
二三、答张籍书
二四、重答张籍书
二五、答实存亮秀才书
二六、贺徐州张建封仆射白兔书
二七、上兵部李巽侍郎书
二八、答尉迟生书
二九、至邓州北寄上襄阳于顿相公书
三○、为分司郎官上郑余庆尚书相公启
三一、上宰相书
三二、后十九日复上书
三三、后廿九日复上书
三四、答侯继书
三五、答崔立之书
三六、答李翊书
三七、答李图南秀才书
三八、答陈生师锡书
三九、答李翱书
四○、上张建封仆射书
四一、答胡直钧书
四二、答冯宿书
四三、上张仆射第二书
四四、与凤翔邢尚书书
四五、应科目时与韦舍人书
四六、答陈商书
四七、送窦平从事序
四八、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
四九、赠张童子序
五○、送杨仪之支使归湖南序
五一、欧阳生哀辞并序
五二、题哀辞后
五三、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
五四、曹成王碑
五五、贞曜先生墓志铭
五六、平淮西碑并序
五七、南海神庙碑
五八、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
五九、下邳侯革华传
六○、请上尊号表
六一、省试明水赋
六二、上考宏词崔虞部书
六三、通解
六四、河南府同官记
附录一 参校诸本题记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
序言 我们华中理工大学创办文科已经20年了,回顾20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一是理工科大学可以办好文科.20年来,我们从无到有,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教师,建立了多种学科、专业,开展了多项学术研究。现在,已经拥有2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11个本科专业,其中部分学科建设已经走在国内前列.我们培养了一批教授,其中有几位在国内学术界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培养了大批学生,他们在全国各地努力工作,不断受到好评。
二是在理工科大学办文科十分艰难,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难,主要难在要克服传统的习惯,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创建适合文科发展的氛围。以工科为主的学校,从上到下,对文科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足,因而不容易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套工作方式都是适合工科的,往往用对工科的要求来规范文科。可喜的是,经过20年艰苦努力,这些方面都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文摘 (一)南宋浙本、南宋蜀本此篇佚.
(二)洪兴祖《韩子年谱》:“公以正月十四日去国,行逾六旬,三月几望矣。”朱熹引方考云:“《谢表》及{祭神文》皆止云‘今月’,而《逐鳄鱼文》正本皆但云‘年月日’,则公之到郡,实不知何月曰也。况自韶至广虽为顺流,而自广之惠,自惠之潮,水陆相半,要非旬日可到。故公表亦云自潮之广,来往动皆经月。则公到郡,绝非三月。而逐鳄鱼亦未必在四月二十四日也。”朱熹云:“今按道里行程,则方说为是.但《与大颠第一书》石本乃云四月七日,又似寅以三月二十五日到郡也。未详其说,阙之可也。”《记疑》:“六旬盖四旬之误。公以正月十四日贬潮州,即日上道,至三月二十五日至治所,八千里地,以七旬余赴之,殊为不过.方疑自京至韶己逾六旬,则自韶至潮三千里,不应以八、九日赴之,因欲尽删《谢表》、《祭神文》三月二十五日至治下之语。不知自京至韶,不及五千里,不须行至六旬,改作逾四旬,即集中《宜城驿记》、《潮州上表》、《祭神文》、{鳄鱼文》、《与大颠师书》石本所载月日,悉无可疑。又考别本《临泷寺》诗注引《旧史.地理志》:韶州至京四千九百三十二里。余谓正使足五千里,公为严程所迫,必无行过六旬之理。六当作四,盖无疑也。”按:前入之所以屡屡纠缠“六旬”,目的在于考辨《与大颠书》之真伪,为牵合己说,遂不能平心而论.《说文》:“十日为旬。”但唐代每十日休暇一日,称为“旬休”,类似今天的“星期”,则“六旬”云云,不一定指实为六十曰.韩愈以正月十四日被遣,正月下旬,即可称为两旬。进入第六旬,应在三月初.唐贺兰敏之咸亨二年六月十三日贬韶州刺史(《旧唐书·高宗纪》),八月六日赐死韶州(《通鉴》),由京至韶,历时不过五十余曰。两相对照,韩公正月十四首途,三月初到达韶州,应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