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汇评本李商隐诗

2010-03-09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336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806189238 ·条形码:97878061892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汇评本李商隐诗 去商家看看
汇评本李商隐诗 去商家看看

 汇评本李商隐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336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806189238
·条形码:978780618923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0开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这本《汇评本李商隐诗》,共选入义山诗一百六十一题一百八十一首,约占现存义山诗总数的三分之一弱。分编年诗与未编年诗两部分。未编年诗大体上题材分类编次。考虑到义山诗素称隐晦难解及歧解纷出的特点,在“集评”所收历代评语中,既保留必要的对诗意的诠解,以帮助一部分读者理解诗意,又尽量兼采各种不同的评说,以供读者比较选择。
媒体推荐 前言
唐诗在经历了盛唐和中唐贞元、元和之际两个高潮以后,正面临难以为继的局势。笔补造化的李贺频频觅诗于荒郊古墓,苦吟成癖的贾岛常常流连于幽寺古刹,便显示出原先恢宏阔大的诗国天地已露出了局狭的光景。而崛起于晚唐前期诗坛的李商隐,却以他极富独创性的诗歌为唐诗展拓出新境界。清初诗论家吴乔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唯李、杜、昌黎、义山。”(《西昆发微序》)李、杜所辟,是前所未有的恢宏的盛唐气象、广阔的时代生活和人民疾苦;韩愈所辟,是以非诗为诗、不美为美的新境;李商隐所辟,则是人的心灵世界这一还未被前人深入表现过的领域。他的诗所特具的感伤情调、朦胧意境、象征暗示色彩,都和表现内心深隐幽微情绪密切相关。而这种诗风的形成,又和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其独特身世经历、气质个性有着深刻联系。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器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博爱),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他出生后不久,短暂的“元和中兴”局面即告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河北方镇恢复割据、宦官专权日益加重、朋党斗争不断加剧以及回鹘、党项等少数民族经常侵扰。文宗大和九年,由于文宗和宰相李训等谋诛宦官事败,还发生了一场“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甘露之变。武宗在位期间,拥有腹心之地的泽潞方镇公开割据世袭。到宣宗后期,各地镇将杀逐主帅的事件层出不穷,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伏彼起。李商隐死后不久,终于爆发了浙东裘甫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李商隐所处的就是唐王朝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与深化中走向没落和矛盾总爆发的时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的著名诗句正象征性地显示了唐王朝无可挽回的没落趋势。“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就是他对时代没落的典型感受。
他出身号称大族的衰门。从曾祖父起,连续几代都是寡母孤儿,形影相吊。十岁时父亲在浙西幕府病故,他与母亲扶柩回到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简直像个逃荒者。为了维持生计,只好“佣书贩舂”,艰难度日。他的一位姐姐,新婚不久就被遣回娘家,十九岁即郁郁去世。这种累世孑孤、贫寒无依的家世,使他从小在心理上积淀了许多悲剧性因子,诸如对人情冷暖的特殊敏感、强烈的孤孑感和对前途命运的忧伤等。“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这些写于早期的诗中,就已流露出一般青少年少有的感伤。
从文宗大和三年(829)他初谒令狐楚于东都洛阳,踏入社会,到大中十二年(858)去世,三十年中依人寄幕的时间竟达二十年,总共十居幕府,地域遍及东西南北、中原边徼,长期过着辗转漂泊、寄人篱下、与家人远离的生活,使他时时有命运不由自主和天涯羁泊、孤单寂寞之感。由于他先受知于牛党官僚令狐楚,考进士时得到其子令狐绚的推奖,楚死后不久,又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并娶了他的女儿,这就招致恩门观念很深的令狐绚对他的疑忌、鄙薄,攻击他“忘家恩”、“诡薄无行”。特别是大中元年他随李党的郑亚去桂林,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不但使他在仕途上长期沉沦下僚,而且在精神上受到痛苦的折磨。
……
目录
前 言
总 评
编 年 诗
富平少侯
陈后宫
无题(八岁偷照镜)
……
文摘 书摘
悲剧性的时世、家世与身世,造就了李商隐的悲剧性格、气质与心态。他锐敏而纤细,多愁而善感,内向而缠绵。对时代、人生的悲剧命运,他常具有超前的敏感。面对甘露之变,他想到的是唐王朝荆棘铜驼的衰亡命运;参加宏博试落选,竟发出“一年生意属流尘”的悲叹。他常透过一层,揭示人生悲剧的底蕴:“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殿为细腰”;“莫向樽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他特别敏感,又特别执着。政治上连起码的参政条件都没有,却抱定欲回天地的匡国宏愿;明咀感到环境一片冰冷,却仍怀着尸片亦诚;明知爱情追求的无望,却仍然要作执着的追求。在彷彿无可慰藉中寻求一丝慰藉,甚至在彻骨、弥漫的悲哀中咀嚼回味悲哀中的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妨看作他这种悲剧性格、心态的写照。他的性格中本有刚豪一面,这从《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听鼓》、《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等诗中可以看出。但环境的压抑和命运的折磨却使他变得内向、收敛,内心的矛盾痛苦无法公开宣泄,只能寄之于诗:“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
作为一个关心现实政治和国家命运的诗人,李商隐继承杜甫感时忧国的精神,创作了许多内容深广、风格沉郁顿挫的政治诗。像《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寿安公主出降》、《淮阳路》以及赠、哭刘蒉诸作,都是学杜而深得其神髓之佳作,内容涉及方镇跋扈、宦官乱政等政治焦点。《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更是从总体上反映唐朝开国二百年来兴衰治乱及其根源的史诗性巨构,在晚唐诗人中,可谓无出其右。王安石甚至认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苕溪渔隐丛话》引《蔡宽夫诗话》)。但从艺术独创性方面看,他的一系列以古鉴今、借古喻今和托古讽今的咏史诗无疑更能代表其艺术成就。他的咏史诗具有突出的讽时性、典型性和抒情性,矛头集中指向淫奢昏顽的亡国败国之君,藉以鉴戒、借喻、托讽当时的君主,可以。谎是晚唐特定时代条件下以咏史形式出现的政治讽刺诗。他善于运用多种典型化艺术手段,包括一定程度的想像与虚构,突破史实拘限,使诗中所咏的人物事件场景更具典型性,并注重诗的深长情韵,从而达到深刻的思致、尖锐的讽刺与含蕴微婉的抒情唱叹完美结合。他的咏史诗不仅能见讽刺对象的性格与灵魂,而且可见诗人的神采个性,对荒淫之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