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增订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30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101034363 ·条形码:9787101034363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增订本) |
|
|
|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增订本)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30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101034363
·条形码:9787101034363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增订本)》是对中国古典诗学若干基本概念和命题的研究,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资料的运用都基于作者多年研究诗歌史和诗学文献的积累。其中有些问题,迄今为止很少有人涉及;有些虽被谈得很多,但作者提出问题的角度和结论仍能自出新意,成一家之言。初版问世后,学界多有征引、发挥,有些篇章曾引起讨论和商榷。
作者简介 蒋寅,1959年生,江苏南京人,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韩国庆北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出版有《大历诗风》、《戴叔伦诗集校注》、《大历诗人研究》、《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王渔洋事迹征略》、《王渔洋与康熙诗坛》、《清诗话考》等论著。
编辑推荐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增订本)》新增了作者近年撰写的《境·境界·意境》、《以高行卑》两篇,并对原先各篇作了不同程度的充实和修订,但未改动最初的分析和结论,以保留原有的学术面貌。
目录 引论:古典诗学的遗产及其价值
(一)转换:困境与出路
(二)立场转换:尊重理论遗产的历史价值
(三)理论遗产发掘和诠释的历史取向
一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诗歌本文构成的基本单位
(一)意象·意境概念使用的纷乱
(二)意象与物象·语象的区别
(三)意境的本文属性
(四)语象·物象·意境的重新定义
二 境·境界·意境——“意境”概念的古与今
(一)古人的“意境”概念
(二)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
(三)意境与境·境界
(四)“意境”的现代化过程
三 清——古典诗美学的核心范畴
(一)“清”在古典诗学中的位置
(二)作为传统审美趣味的清
(三)清在诗学中的确立
(四)清的美学内涵
(五)清作为诗美的核心概念
四 以禅喻诗——一以禅喻诗的学理依据
(一)不可言说的言说:禅与诗的表达欲求
(二)不说破和悟入:诗学中的以禅喻诗
五 含蓄——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增值过程
(一)“含蓄”概念溯源
(二)“不说破”与“绕路说禅”
(三)代语·不犯题字·不著题
六 起承转合——诗学中机械结构论的消长
(一)诗学中起承转合之说的由来
(二)起承转合与八股文之关系
(三)起承转合之说在诗学中的展开
(四)诗学对起承转合之说的清算
七 以高行卑——中国古代文体互参中的体位定势
八 至法无法——古典诗学技巧的终极观念
九 诗中有画——一个被夸大的批评术语
十 代人作语——角色诗的类型及性别转换问题
十一 文如其人——诗歌作者和本文的相关性问题
十二 言志·感物·缘情——有关诗歌观念转变的考察
十三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以唐诗繁荣原因的探讨为中心
十四 以诗为性命——中国古代对诗歌之以人生意义的几种理解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
文摘 应该说,在早期的文学理论中,古人对作者与作品的一致性是持肯定态度的。这种看法可以追溯到《论语》的“有德者必有言”,也就是说,至迟到春秋时代,人们就将言语与品德联系起来。言语被视为道德修养的自然流露,它作为一种表达。总是与内在秉赋相一致,《周易·系辞下》说:“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词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具体描述了人在不同心态、不同境遇、不同语境下的言语表现特征,使言与德的对应关系包含了更丰富而具体的内容。
到汉代,扬雄在《法言·问神篇》发表了一段常为后世引证的论断:“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他认定语言与文字(书法)是内心的显现,能反映作者的品质。从此以后,艺术表现开始与人的品德联系起来。稍后王充《论衡.书解篇》又说:“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文弥明。大人德扩,其文炳;小人德炽,其文斑。”继续探讨言德关系,并深入到文章风格的层面。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才性之学的流行风气中,人品与文品、诗品的关系日益成为文学理论的热烈话题,从而孕育了唐宋诗学从文体学和修辞学来探讨作家品性与创作之关系的风气.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云“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便是这种诗学语境中的话头。当宋代理学家将“有德者必有言”的命题发展为“有高志必有诗”的时候,诗文批评家也逐步陶冶出“文如其人”的简明论断。
后记 学术著作能以市场需求而再版,是近年国内出版业明显可见的进步之一,也是较之图书出版速度和装帧质量更值得称道的进步。适时的再版不仅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也给作者一个修订的机会,得以订正书中的疏误,补充新发现的材料。
这个论集出版后,学界多有引用。以论“清”一篇最多,据不完全统计,不下三十种论著引据这篇论文的论述,而且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索引可以看到,在拙文发表的2000年之前,很少看到涉及“清”的论文,而之后就不断出现围绕“清”来谈古典美学或进行作家批评的论文.对我所论述的问题,学界也有提出商榷的,集中在《物象·语象·意象·意境》和《诗中有画》两篇,虽然商榷意见未必能说服我,但我仍觉得很有收获,启发我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重新修订论文,使自己的看法表达得更周密和清晰。目前的学界,确实太缺乏友善而认真的批评了,当然更缺乏有价值的争论和对话。本书所收的两篇意境研究论文,陶文鹏、韩经太两先生都曾撰文商榷,我读后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而且争论归争论,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希望得到更多这样的批评。
这次重版,增加了曾在《北京大学学报》和《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境·境界·意境》、《以高行卑》两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