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言情 >

同学少年都不贱

2010-03-06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20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 ·ISBN:7201046837 ·条形码:97872010468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同学少年都不贱 去商家看看
同学少年都不贱 去商家看看

 同学少年都不贱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20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
·ISBN:7201046837
·条形码:97872010468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新经典文库

内容简介 小说写了上海一所教会学校一个寝室中的4位女生,毕业后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故事以两个女孩的生活为主轴,两人在中学时期很是投缘,各自结婚后,一个到华盛顿当传译员,一个想带女儿去法国生活,多年后几人在上海重逢,分别后就断了音讯。小说从重逢写起,通过4个女生心理成长的过程,写出了人生无常的沧桑。作品沿袭了作者一贯的细腻文风,张弛有度,人物刻画鲜明,堪称张爱玲的经典代表作。言语间充满张爱玲式一贯的讥诮,人物刻画鲜明、情节铺叙细腻,在轻快的故事节奏里,透着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沧桑凄凉感。
媒体推荐 张爱玲未发表遗作<同学少年都不贱>面世
中广网 
  据上海文汇报报道 《同学少年都不贱》的简体字版权尚未确定,据悉,天津人民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等公司正在进行争夺。

  本人作品不容置疑

  记者昨日电话采访了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教授,他陈述了自己在美国目睹《同学少年都不贱》的经过。2000年,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图书馆,陈子善见到了这部手稿的复印件,当时他很震惊,后经了解,这是因为要在张爱玲去世的地方举办她的手稿展览,大学曾向皇冠出版社紧急求助之后所得。陈子善说,这部手稿一气呵成,手稿上的字迹娟秀工整,这部作品出于张爱玲之手不容置疑。

  遗作秉承一贯文风

  据了解,该小说是一部仅有两万字的小中篇,从出版社预先披露的内容看,仍然秉承着张爱玲一贯的文风,人物刻画鲜明、情节铺叙细腻、故事节奏轻快。小说写了上海一所教会学校一个寝室中的4位女生,毕业后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故事以两个女孩的生活为主轴,两人在中学时期很是投缘,各自结婚后,一个到华盛顿当传译员,一个想带女儿去法国生活,多年后几人在上海重逢,分别后就断了音讯。小说从重逢写起,通过4个女生心理成长的过程,写出了人生无常的沧桑悲哀。

  书名出自杜甫的《秋兴八首》之句:“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诗中悲凉的味道,或许正是这部小说取名《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深意。

  反证晚年确有力作

  陈子善告诉记者,这部带有张爱玲自传性质的小说非常特别。张第一次将小说的背景放在美国,主人公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美国的华人。另外,遗作中关于性的描写很大胆,出乎意料的大胆,这些在张爱玲生前的所有作品中非常少见。陈子善说,这部作品是对张爱玲晚年几乎没有力作的一个反证。

  相关链接

  张爱玲遗作背景

  对《同学少年都不贱》究竟何时写成,写成后为何迟迟未见出版,坊间流传着众多猜测。

  张爱玲在写给私交甚好的学者夏志清的信中说:《同学少年都不贱》这篇小说除了外界的阻力,我一发送也就发现它本身毛病很大,已经搁开了。

  张爱玲写道:出单行本事,我回复告诉宋淇,是因为我在写小说上总极力为自己,但是尽管叫自己慢慢来,一方面担心已发表的给人anthologize了去,也还是着急,所以釜底抽薪,想先出个单行本。现在当然已经打消此意。……我想我是爱看人生,而对文艺往往过苛。

  据张爱玲写给夏志清信来看,《同学少年都不贱》早在1978年即完成并发送,小说中有“在基辛格国务卿之前”的时间背景,可以确定是1973年基辛格担任美国务卿后所写。

  1977年末,张爱玲为了《赤地之恋》的出版,与胡兰成再度间接产生纠葛,故有推测这些大约就是信中所说的“外界阻力”。此外《同学少年都不贱》的篇幅尚不够一本书字量,张爱玲担心如发表,未经同意被收入别人所编选集。这也解释了为何该小说写完后一直没有出版的原因。

张爱玲遗稿无可争辩
南京日报
张爱玲的一部遗稿——《同学少年都不贱》中文简体字版将于3月13日由天津出版社出版,引起了张迷们的极大兴趣。除了为这样一部珍贵书稿得以重见天日欢欣鼓舞以外,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时隔这么多年,书稿原件已经丢失,只有复印件尚存,这部书稿是真的吗?昨天,南大中文系余斌教授看过《同学少年都不贱》节选的内容和一些海外媒体的报道后肯定地认为,这部书稿很可信。

首先,张爱玲在给夏志清的信中明确提到了这本书的存在。虽然一直没有看到书稿,但是这本书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其次,本书的版权来自皇冠出版社。在海外,皇冠出版社是出版张爱玲作品最为权威的一家。早在1968年,他们就出版过张爱玲较完整的文集。作为一家与张爱玲有着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且有密切往来的权威出版社,得到张爱玲的手稿并非难事。如果他们也作假,无疑是在砸自己的招牌。而张爱玲书稿的版权在内地一直非常混乱,很多出版社都通过张爱玲的亲戚等各种渠道,得到所谓版权。另外,新加坡《联合报》报道《同学少年都不贱》一书出版这一消息的记者苏伟贞和张爱玲有过私交。一次,一位张爱玲的疯狂追随者打听到她的住处后,住到了她的隔壁。由于打听不到张爱玲的行踪,他便开始翻拣张家的垃圾。随后写出一篇“垃圾稿”寄到当时任《时报》副刊编辑的苏伟贞手里。苏伟贞看后非常生气,把稿件寄给了张爱玲。作为张爱玲的晚辈,苏伟贞对这次“张迷”过激行为的恰当处理让两人建立起很好的关系。

从《同学少年都不贱》书稿的文风来看,也可以肯定出自张爱玲的手笔。文章的句式、笔调、题材,甚至是对外国姓名的翻译,一如张式风格。世上模仿张爱玲文风的人很多,但要所有细节都能符合张式文风,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人对《同学少年都不贱》手稿遗失说法抱憾,其实遗失手稿对于张爱玲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她就是一个很马虎的人。当年翻译《海上花》时,她存下了中文稿,却把英文译稿给弄丢了。另有人质疑说为何书会到现在才出版,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是张爱玲本人可能不太愿意出版自己的书,而皇冠和张爱玲合作了这么多年,顾及到作者本人意愿,这也是应该的。现在作者已经去世,又恰逢皇冠50周年大庆,出版这本书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次《同学少年都不贱》如能问世,那将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张爱玲在上世纪70年代,尝试过以英文写作,希望能在美国闯出新的天空,但以失败告终。70年代后,大家都以为张爱玲不写小说了,只是译译《海上花》、考证《红楼梦》,写点散文,最多只是改编一些以前写过的小说,比如《五四逸事》。但从她给夏志清的信中我们又得知,她一直笔耕不辍。当她再难写出若有神助的完美之作时,她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永远沉默下去。“我已打消此意(指发行《同学少年都不贱》一书单行本),我想我是爱看人生,而对文艺往往过苛。”她在给夏志清的信中写到。然而往往学者、读者的心愿和作者的意向是有矛盾的。今天“张迷”们对《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期待、崇拜甚至是质疑,都成为对张爱玲神话的延续。余斌教授说:“《同学少年都不贱》将成为研究者对张爱玲创作历程演变,她创作风格定格研究的最好标本。我们希望另外一本同时期的《小团圆》,一本七八万字的自传性小说也能够尽快问世,里面涉及到了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感情纠葛。张爱玲写小说基本还是靠记忆,这些书对研究张爱玲本人会有相当的价值。”

张爱玲的大量小说灵感完全停留在民国时代,而她在美国的生活完全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尽管《同学少年都不贱》一书的艺术水平,让人怀疑与张爱玲从前处于创作高潮期的作品相比能有何突破。但她如何描写70年代图景下的主人公、如何加入美国生活风情,则是张爱玲销售创作题材的新突破。文中张爱玲大量的自传性描述,也将成为这本书最值得期待的亮点。
编辑推荐 张爱玲从未发表小说首度曝光,陈子善教授作序力证其真实性—— 尘封20余年,震撼文坛,全球三千万张迷翘首以盼:自此张氏作品方可完整齐集!本书为张爱玲从未发表的遗作,众多张迷极大关注。究竟是否是张的作品,一时间众说纷纭,2000年,在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图书馆见到了这部手稿的复印件的著名张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认为:当时他看到手稿很震惊,这部手稿一气呵成,手稿上的字迹娟秀工整,这部作品出于张爱玲之手不容置疑。该小说的时间跨度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地点跨越上海和美国,背景也涉及到当时较大的历史事件,这在张以往的小说中是很少见的。这部作品的叙述角度比较特别。叙述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年轻的教会学校女学生在一种封闭环境下性意识的萌发,反映了当时青年女性的心理状态,甚至于是受到了当时美国的“性解放”思想的影响,所以有这样的大胆突破。 本书题材独特,写作的艺术水准非常高,能集中体现张爱玲写作成就。图书中首次出现张爱玲的手稿样,更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
文摘 书摘
起先简直令人无法相信———犹太人姓李外的极多,取名汴杰民的更多。在基辛格国务卿之前,第一个入内阁的移民,又是从上海来的,也还是可能刚巧姓名相同。赵珏看了时代周刊上那篇特写,提到他的中国太太,又有他们的生活照,才确实知道了。

“还是我一句话撮合了他们。”她不免这样想。

当然,人总夸张自己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恩娟不跟她商量,大概也会跟他好的。那时候又没有别的男朋友,据她所知。

她记得非常清楚,那天在恩娟家里吃晚饭,上海娘姨做的有一碗本地菜芋艿肉片,她别处没见过。恩娟死了母亲就是自己当家。

饭后上楼到她住的亭子间去,搬开椅子上堆的一叠衣服,坐下谈了一会,她忽然笑道:“有个同学写信来,叫我也到内地去。汴·李外──犹太人,他们家前几年刚从德国逃出来的。”

“哦。”赵珏有点模糊。无国籍的犹太人无处收容,彷佛只能到上海来。“他现在在重庆?”

“嗳,去年走的。因为洋行都搬到重庆去了,在那边找事比较容易。他在芳大也是半工半读。”

说着便走开去翻东西,找出一张衬着硬纸板的团体照,微笑递了过来,向第二排略指了指,有点羞意。

是个中等身材的黑发青年,黑框眼镜,不说也看不出来是外国人,额角很高,露齿而笑,鼻直口方,几乎可以算漂亮。

赵珏一见立即笑道:“你去。你去好。”

恩娟很不好意思地“咦”了一声,咕哝道:“怎么这样注重外表?”

赵珏知道恩娟是替她不好意思。她这么矮小瘦弱苍白,玳瑁眼镜框正好遮住眼珠,使人对面看不见眼睛,有不可测之感。像她这样如果恋爱的话,只能是纯粹心灵的结合,倒这样重视形体?

虽如此,把那张大照片搁过一边的时候,看得出恩娟作了个决定。

此后还有一次提起他。恩娟想取个英文名字。

“你叫苏西好,”赵珏说。“我最喜欢听你唱《与苏西偕行》。”

恩娟笑道:“汴要叫我凯若兰。”“叫苏西好,苏西更像你。”

她力争,直到恩娟有点窘起来,脸色都变了,不想再说下去,她才觉得了,也讪讪的。怎么这样不自量?当然是男朋友替女朋友取名字。

她们学校同性恋的风气虽盛,她们俩倒完全是朋友,一来考进中学的时候都还小,一个又是个丑小鸭,一个也并不美。恩娟单眼皮,小塌鼻子,不过一笑一个大酒涡,一口牙齿又白又齐。有红似白的小枣核脸,反衬出下面的大胸脯,十二三岁就“发身”了,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