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561440988 ·条形码:97875614409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圣坛与祭坛:朦胧诗的历史内涵与诗学价值 |
|
|
|
圣坛与祭坛:朦胧诗的历史内涵与诗学价值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561440988
·条形码:97875614409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圣坛与祭坛》以历史为经,以诗人及其作品为纬,选取朦胧诗的历史内涵与诗学价值视角,对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朦胧诗的历史发展轨迹与诗学价值做整合性论,对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朦胧诗人的创作成就及独特的创作个性作出较为深入的阐述,使朦胧诗的研究内涵有所拓展,对其诗学意义的阐发也更趋深入。
作者简介 牛殿庆,(1962.8— ),男,黑龙江省克山县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入克山师专(已并入齐齐哈尔大学)工作。1999年调入无锡某高校,现任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学职教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副教授。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波思维与论辩学会会长。出版过诗集《变棱的黄月亮》,散文诗集《心空情雨飘飘》,诗歌散文精选集《故乡与故事》。有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多篇(首)散见国内诸家报刊。主要从事写作学、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省市校级科研课题多项,在《社会科学战线》、《作品与争鸣》、《当代文坛》、《学术交流》、《词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现代应用文写作训练》、《大学语文阅读与欣赏》、《口才、社交与礼仪教程》等四部。
目录 绪论朦胧诗:永远的丰碑
上编:朦胧诗的历史内涵
一、地下时期的朦胧诗
二、1980:朦胧诗浮出水面
三、高潮期的朦胧诗
四、后朦胧诗:颠覆自我与放逐灵魂的写作
下编:诗和诗人的价值
五、远去的诗魂--感悟北岛
六、纵有千种风情--解读舒婷
七、通向天国的童话--重返顾城
八、从误读中出发--杨炼和江河的诗歌
余论反思:诗歌的哀鸣与歌词的辉煌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当下新诗创作状况和接受形势十分堪忧,不但写诗的人越来越少,读诗的人恐怕更少。诗歌研究也很不景气,特别鲜见专门就某种诗体作深入探究的著述。牛殿庆先生以对中国新诗的厚爱和热情关注,长期致力于朦胧诗研究,历经近10年时间写出这本颇有分量的朦胧诗研究专著,实为难能可贵。
对于朦胧诗的研究,牛殿庆先生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这本专著中部分章节的内容已在《社会科学战线》、《学术交流》、《词刊》等期刊上发表,观点也被多次引用。本书选取朦胧诗的历史内涵与诗学价值视角,对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朦胧诗的历史发展轨迹与诗学价值做整合性论述,对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朦胧诗人的创作成就及独特的创作个性作出较为深入的阐述,使朦胧诗的研究内涵有所拓展,对其诗学意义的阐发也更趋深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作者在发黄破旧的历史遗存--《诗刊》1980年第四期、第十期翻出两个专刊选择一个角度,从作家作品出发研究一种文学现象,使研究显得尤为厚重、扎实。学术研究切忌脱离作家作品夸夸其谈,只有老老实实读一些东西,从中做一些切实的思考,才会有真知灼见。本书作者的研究建立在对作品深入研读的基础之上,其思考建立在对文学现象发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认真探讨之上,所以他的思考与研究是真实可信的,而且往往有自己对诗歌的独到理解与见地。
文摘 他--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家谱中记载为三十三代传人。他没有从过军,更没有指挥过千军万马,但他却是我们这一代人中,最早熟的一个能统率汉字的天才诗人。”①
多多在《被埋葬的中国诗人(1972-1978)》中的回忆,简直就是对老朋友的一种炫耀:“岳重(根子)肯定是个天才。其父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家中有4000册藏书。十五岁上他即把《人、岁月、生活》、《往上爬》等黄皮书阅尽。这是他早熟的条件。十九岁即写出《三月与末日》等8首长诗,此后一歇就是十五年。他的经历是神童式的:中学数学补考;笛子拿来就会吹;画的漫画让每个被丑化的人都开心之至;以至无师自通,在白洋淀站在船头高歌几声就进了中央乐团。青年时代我俩形影不离,如果没有岳重的诗(或者说如果没有我对他的诗的恨),我是不会去写诗的。”
与芒克、多多相比,一起插队白洋淀的根子似乎更加早熟,他一出手就显示了惊人的深刻、冷酷与鲜明强烈的现代意味。1971年,年仅19岁的他就写下了名作《三月与末日》。据多多回忆:“继《三月与末日》之后,岳重一气呵成,又作出8首长诗。其中有《白洋淀》、《橘红色的雾》,还有《深渊上的桥》(当时我认为此首最好,现在岳重也认可这首),遗憾的是,至今我仅发现岳重3首诗,其余全部遗失。”(《被埋葬的中国诗人(1972-1978)》)
根子的诗以其骇人的成熟,令人不可思议的犀利与洞悉人生世事的穿透力而震惊了他的朋友们。《三月与末日》无疑是这个年代里最富现代特征的一首诗作,它不仅是对现实的一种尖锐深刻的诘疑与批判,而且还蕴涵了一个过早成熟的少年对荒谬的精神处境中人生的荒谬体验,他一反“三月”--春天。
后记 中国是个诗歌王国,可以说绝大多数中国人是读诗歌长大的,那绝少数没读过书的,也绝对会背“锄禾日当午”之类的几首诗。涓涓不息的中国诗歌汇成浩瀚丰厚的中国文化滥觞,成为精神财富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延革中,滋养着“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华夏儿女。
我是热爱诗歌的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我出生的20世纪60年代--贫穷的年代,在我读书的成长的岁月--十年动乱的岁月,在我生活的土地--北大荒的乡村,我还是与诗结缘了。我读初中的时候,有次物理考试我几乎要交白卷,于是乎顺口溜出几句:“出题我不会,我也答不对,叫我干着急,直搔脑瓜皮。”请您记住,那是个诞生“白卷先生”张铁生的年代,诞生“反潮流英雄”黄帅的年代,我们的乡村中学里诞生了这样一个我,一时名震三村六屯。
我是在读中文系时开始全面阅读古今中外诗歌的,从《诗经》,从《荷马史诗》,一直读到当时手抄本的朦胧诗。
那时我正热衷于读颂歌式的诗歌:贺敬之、郭小川、李季、闻捷等的诗,一下子接触到北岛、顾城、江河、舒婷……舒婷还能接受。
是朦胧诗富有挑战性的新鲜感刺激了我,我如读天书,像破解密码一样,琢磨北岛的《迷途》,顾城的《你和我》等,后来读得多了,又学着写,不知不觉在当地也写出了点小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