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主题分类及最新素材
基本信息·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43776375/9787543776371 ·条形码:9787543776371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考作文主题分类及最新素材 |
|
|
|
中考作文主题分类及最新素材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43776375/9787543776371
·条形码:97875437763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初中生
·丛书名:中高考作文名师特训系列
内容简介 《中考作文主题分类及最新素材》内容简介:中考命题纵有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作文总是围绕特定主题而展开。研究专家抽丝剥茧提炼出几大主题,并为写作提供最新颖最贴切素材,让你在写作时游刃有余。“中高考作文名师特训”是由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辽宁等省市区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中高考作文研究权威专家首次联手编撰的一套中学作文备考专项辅导丛书。丛书主要围绕学生考前应该如何组织安排复习作文,如何通过突击训练提升写作技巧、如何高效率收集和运用写作素材、如何在考场写作中征服打动阅卷老师等与中高考作文应试直接相关的重点问题而展开。其突出特点在于”讲练结合”——既有精到准确的写作应试技巧讲解,又有针对性、专题性、实用性并重的动笔练习,使学生对于作文技法的掌握更加深刻牢固,学习效率成倍提高,是中学生作文学习及应试迎考的必备辅导书。
编辑推荐 《中考作文主题分类及最新素材》:中高考命题研究权威专家集体成果
目录 第一部分 人与自我
话题1 面对自己的弱点
话题2 学会欣赏自我
话题3 生命与价值
话题4 态度决定高度
话题5 读书与完善自我
话题6 挑战自我
话题7 品格与成功
话题8 理想追求
话题9 人生的屈与伸
第二部分 人与他人
话题1 回忆
话题2 幸福
话题3 圆梦
话题4 挫折
话题5 执著
话题6 感恩
话题7 选择
话题8 诚信
话题9 理解别人
第三部分 人与社会
话题1 青春
话题2 机遇
话题3 爱心
话题4 气节
话题5 立志
话题6 荣辱
话题7 思辨
话题8 环保
话题9 和谐
第四部分 人与自然
话题1 感悟大自然
话题2 敬畏大自然
话题3 自然的惩罚
话题4 保护大自然
话题5 在自然中生活
话题6 人类与自然
……
序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一国时曹丕曾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写文章提升到了经世治国的高度。对于我们广大考生而言,或许难以理解这一说法;但说到写作在我们学习中的重要性,说到作文在中高考中的决定性作用,恐怕就是广大考生感同身受的了。有的中考改革试验区将语文考试只保留阅读和写作两部分,还有的甚至像古代科举一样只要求写一篇作文。这些探讨的优劣得失,我们且不去评说,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凸显了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座里程碑,它必将揭开中国教育的新篇章,也必然深刻影响我们的中高考内涵。分析研判近年来的中高考考纲,新课标内容的逐步渗透是明显的,新课标理念的导向性作用也是明确的。
考场作文训练的内涵应随权威考试的风向而“随机应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市场上名目繁多的各种作文辅导用书并不太适用于当前的备考实际,它们或是早为众人诟病的纯应试纯技巧性辅导,或是不分高下、人云亦云地堆砌选文,真正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并符合新考纲写作能力要求之精神要旨和遵循写作训练内在规律的,实在不易找寻。
备考作文究竟该怎么指导?如何走出备考作文指导虚华的误区?我们认为应该着眼于如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热点,开启心智,活跃思维,这是写作指导的根本所在,备考作文指导也不能违背这一点。
应从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出发进行合情合理的启发、引导,进而唤起学生的美好感情,解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生的思想正在渐渐变得独立、复杂,他们希望通过作文来反映自己的追求,宣泄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盼望获得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反映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的做人,鼓励学生创新等角度设计相关的题目,并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让他们积极思考人生。关注社会。
文摘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家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人带了一根拐杖,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带。晚上回来,拿伞的人浑身是水,拿拐杖的跌得遍体鳞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他怎么会没事呢?第三个旅行者先反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被淋湿而没有摔伤呢?”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道怎么被淋湿了;当我在泥泞坎坷的路上行走时,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小心而未被摔伤。”第三个旅行者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被淋湿而是摔伤了?”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被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倒而摔伤。”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了笑,说:“这就是我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临时我避开走,当道路坎坷时我小心走,所以我既未被淋湿又没有摔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自恃有凭借的优势,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息。”
运用分析: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证明“优势与劣势可以互相转换”的观点,材料中的三个旅行者的遭遇就很好地说明了问题。同时这则材料还可用来证明“不要因为自己有优势就骄傲自满”“自己的缺点也许就是最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