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ISBN:7020028675 ·条形码:978702002867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续侠义传 |
|
|
|
续侠义传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ISBN:7020028675
·条形码:978702002867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明清稀见小说坊
内容简介 《续侠义传》共十六回,未署作者姓名。《续侠义传》为晚清刻本,系著名藏书家赵景深先生所藏。《续侠义传》的情节紧接《侠义传》(后改名《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之后,是唯一描写七侠五义故事的续书,与叙述七侠五义后人的《小五义》、《续小五义》完全不同。全书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语言活泼、情节也引人入胜。原书有评赞二十五则,亦较有见地。
媒体推荐 书评
《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主要选收宋代至民初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较为重要而以往却被忽略的作品,自1981年陆续编辑出版以来,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曾荣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丛书奖和三等奖。本丛书的整理,力求选取最好的版本为底本,加以准确的标点和必要的校勘;保留原书的序跋,并视具体情况,选择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作为附录,因此它不但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可以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古代小说的精良读本,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小说,作品似海如林。但在几大名著光芒的掩盖下,有很多作品几近被人遗忘。这使我们很难领略中国古代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景色,以简单取代了丰富,令人深感遗憾。《明清稀见小说坊》,力求在明清小说园林的姹紫嫣红中尽可能撷取不一样的芬芳,奉献给读者。入选的小说虽然都不是名著,但却在各自的时代广为流传,并因各自的与众不同而独秀一隅:或有迷幻的情节,或有奇巧的结构,或有漂亮的语言,或有婉丽的思致…… 本丛书不分文言白话,没有篇幅的限制,也不对内容人为地分类,入选的原则只有一个“稀见”。拂去岁月的尘埃,让那些曾被忽略的美景,重新展现在你我的面前。《续侠义传》是其中一本。
目录 《侠义传》评赞第一回 恨在心头寻踪觅线 喜出望外诧鬼疑神第二回 一意牢笼阴谋换骨 三生因果仙语藏机第三回 明忠孝妙手盗盟书 救英雄无心分宝剑第四回 宴华堂弟兄谈旧事 开妆阁姊妹订新盟第五回 颜巡按拜表请除奸 庞太师泄机私报信第六回 襄阳王夜攻巡按府 元翠绡火烧冲霄楼第七回 用火攻踏雪解重围 扼水险分兵占三县第八回 拥宜城矫诏抗王师 战襄河同心擒水贼第九回 首鼠两端仲元被害 沆瀣一气智化遭擒第十回 南漳县内应缚麒麟 西梁山神锋扫莺燕第十一回 通天狐漫天施诡计 彻地鼠掘地运奇谋第十二回 铁头陀毒丸伤七将 女剑侠飞刃斩双枭第十三回 鼠虎争雄鼠能搏虎 江城恃险江水淹城第十四回 白玉堂单擒襄阳王 魏明公巧遇展南侠第十五回 武达文通论功受赏 奇男侠女奉旨完婚第十六回 三侠荣归途分吏隐 五义避世迹混渔樵后记
……
文摘 书摘 那日,庞吉闻天子单见包黑,就有些心惊肉跳。又闻襄阳的差官召见,就猜着襄王之事有些发觉,正忙着托人探信。内监在御前的都是陈林一伙,庞吉那里能结识他?所结交的都非内监中高品。其间有两个差使稍靠近的,一个是御前带刀的太监,名叫鲍仕;一个是尚衣的太监,名叫宋性。这日恰好轮着鲍仕在殿廊侍直,仿佛听见说襄王盟书,说话也听不真,是怎么取来的,便托朱性有意无意的打昕。御前近侍也说不明白,就听得包相说要拿襄王治罪。两人慌了,一下值,便给庞吉送信。庞吉大惊,深恐盟书上有自己名字,踌躇一回,就忙忙的写一封密书,告知襄王:事已泄漏,巡按得旨便要拿问,不如占个先着。取了五十两银子,命庞福之弟庞禄,骑匹快马,星夜飞奔到王府去送信。并嘱两个太监,随时打听详细。庞禄起身比展、韩早了一天,又是日夜不停,所以他竟比两人先到,险着误了大事。 且说襄王府冬至大宴,上下人等无不尽兴沈酣。直至次日巳牌时分,二胡、傻狗方才醒来,齐说:“今儿可太晚了,地牢内姓白的准要动气,”还估量着元全素来起早,或者面汤早点已经送过。却见门是关着,出来一望,铁门锁尚未开,齐道:“元老爹那里去了?”连忙去厨房叫脸水,带着整容匠回来,开了铁门。二胡下去开门,却见二王阚司尚都睡着,忙叫醒道:“你们是睡死了!”四人醒来,兀是倦怠,都道:“什么时候了?我们喝的不多,如何醉的失了晓呢?”六个人又悄悄的道:“姓白的也没有叫唤,别是昨儿有了酒,给那两个引上了套儿罢!”彼此一笑,才开门进去。见两歌姬还在地下酣睡,姓白的却没有影儿,吃了一惊,嚷道:“白老爷那里去了?”歌姬才惊醒,披衣揉眼,坐起发怔。王仁、王义便问:“你们把白爷藏在那里?”歌姬立起来,说:“你们把着门,人丢了,怎倒问起我们来?”众人这才四面乱找,哪有踪迹?二胡先出了牢,告诉傻狗,傻狗道;“姓白的准有隐身法儿,藏着吓人,咱们且磕头,一央告准就出来。”二胡道:“休乱讲。”阚司也就上来,便问道:“元老儿呢?”胡千道:“便是他也不见。他素来起得早,别是王爷叫他把姓白的带去问话去了。” 于是众人分头去找元全,也找不着,这才慌了。看园的,打更的,都丛过来诧怪。园丁说:“我园门是一更就关的。”更夫说:“五更头打到这里,房门铁门都关得紧紧的,没有一点响动。”又去看看后门,也仍旧紧紧锁着。众人面面相觑,想着这干系不小,只得去回王爷。 王爷因昨夜大醉,也才起来。七人上去一回,襄王大怒,跳起身来便
……
后记 《续侠义传》十六回,为赵景深先生(1902—1985)藏书。景深师仙逝后,据其生前所愿,全部藏书皆捐献给其任教之复旦大学图书馆。此书亦已同归彼处。
此书未署作者姓氏名号及出版、刻印者。线装四册,刻印字体精美。框高四寸八分,宽三寸。叶十行,行二十三字。中缝有书名《续侠义传》和回数、页码。从书品、纸张和刻印字迹等分析,当系晚清刻本。公、私藏书未见著录,古典小说版本研究著述也从未提及此书。
《续侠义传》的情节紧接《侠义传》(后又改名为《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之后,是唯一描写七侠五义故事的续书,与叙述七侠五义后人的《小五义》、《续小五义》完全不同。此书写白玉堂误入铜网阵后,并未遇难,而被襄阳王生擒。幸遇侠女翠绡救出,与众侠重聚。颜■敏上报襄阳王谋反证据,圣上命他率众剿灭襄阳王及其叛众。经过艰苦战斗和多次反覆,终于全歼叛逆并捉拿潜逃的狗头军师魏明公归案。侠女元翠绡救出白玉堂后,又受邀帮助剿匪,屡立奇功。叛党剿灭后,她奉旨与白玉堂成婚。五鼠见朝政不明,先后辞官,遁迹江湖。玉堂夫妇在陷空岛居住十年,先后生了二子,夫妇俩借去钟山祭扫翠绡父母墓地之机,入山不归,隐居修行,不知所终。
原书十六回正文之前,列有《侠义传评赞》二十五则。《评赞》范围通贯正、续两书,不以续书为限。《评赞》仿金圣叹评批《水浒》的书前《读法》体例,评论书中人物;并将诸人分为“上上人物”、“上中人物”诸等级,亦显系模仿圣叹笔法。其月旦人物,尚属有见,非泛泛或平庸之论。如第一则评巡按颜■敏:
颜■敏是三侠五义领袖,看似一无所能,但观其初遇白玉堂于风尘仓卒之中,独具只眼,索盛馔则慨然应之,赠重金则泰然受之,如此气概不凡,已具宰相之器。玉堂在侠义中最为兀傲不群,乃于杯酒立谈之间,使生龙活虎自然就我钤束,如此便是驾驭英雄手段。徒以羞涩空囊,当筵豪举,请颜、白缔交因此,则视玉堂太卑,视音敏太浅,所见更出雨墨下矣!余故于上上人物中,不得不为颜■敏首屈一指也。
这样的评论,言中颜、白高出世俗的识见和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越出儒家处世待人的规范,显示了独特的个性及其魅力。此论除评价颜膏敏礼贤下士,不拘一格之器度外,兼及赞赏白玉堂兀傲不群、生龙活虎的倔强、洒脱性格,这表现了文人(续书作者)高于艺人(评书作者)的识见。
原书以展昭为主角,赞颂他的侠义性格和用世抱负,多处流露出对封官享禄、荣宗光祖的赞美和羡慕之情,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局限,续书以白玉堂为主角,称赏他的孤傲不驯、生龙活虎的有一定独立性的卓特人格,客观上反映了封建末世一些清醒文人看透封建政权朝政不明的普遍性现象,对当局持贬斥、批判态度,有一定进步意义。
全书描写五义在剿灭以襄阳王为首的残害百姓、大闹分裂的叛党以后,不与王朝合作,归隐江湖的义举,并以玉堂夫妇入山修行为袅袅余音,十分符合五鼠即五义的侠骨、性格和人生追求,也充分体现了清末部分不满黑暗政治,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但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白玉堂等为百姓利益,出山入世,协助当局剿灭残害民众的蠡贼,此一则为其善心之所使,二则因忖度当局无德无能,为民除害之责任非己莫属,故义不容辞,不惜赴汤蹈火,出生入死。功成后则不求名利,不甘充当朝廷鹰犬,不愿骑在民众头上作威作福,追求淡泊清静的生涯,是积极意义上的进则兼治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有所为也有所不为的人生原则。这样的退隐包括修行,绝不能以当今的僵化眼光,硬性地隔靴搔痒地批评为“消极遁世”、“虚无缥缈”。我们作为有现代意识的研究者更应尊重那时人们包括书中人物的人生选择。
本书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全书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节发展跌宕有姿。作者注意人物形像的刻画,主人公白玉堂身陷囹圄时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颜巡按和众侠对白玉堂的情谊,都描写得较为细腻真实。反面人物的描写,在某些方面比《侠义传》更为成功。尤其是军师魏明公的奸诈成性和诡计多端,给人印象较深。与人物描写的自描手法相适应,小说的语言平易通俗流畅,这也适应于旧时代文化层次较低的读者的阅读水平,可以看作为有识见的作家追求小说通俗化、大众化的一种尝试。至于小说结尾打破一般侠义小说封官享禄、金榜题名的庸俗化雷同格局,则不仅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在艺术上也属一种创新,而且豪杰归隐的余音在欣赏美学上也含有值得回味的效果,应该肯定。本书系孤本,无他本可校,故举凡个别错字,皆据文意径改。本书标点与李宗为兄合作,初稿曾请卢文周先生校阅。周锡山一九八八年六月谨识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