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徐志摩诗全集(精装)

2010-02-06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656 页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 ·ISBN:7806163077 ·条形码:9787806163078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徐志摩诗全集(精装) 去商家看看
徐志摩诗全集(精装) 去商家看看

 徐志摩诗全集(精装)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656 页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
·ISBN:7806163077
·条形码:9787806163078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徐志摩诗全集》收入了徐志摩各个不同时期创作的代表诗作多首。有:《草上的露珠儿》、《明星与夜蛾》、《望月》、《他眼里有你》等等。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故飞机失事,因而遇难。更为巧合的是,失事飞机叫“济南号”。蔡元培为其写挽联: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编辑本段]作品成就
  诗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有:《再别康桥》、《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轮盘》;
  小说《春痕》;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编辑本段]家世身世
  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徐志摩即其族人。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门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儿的生活。
[编辑本段]求学历程
  小时在家塾读书,十一岁时,进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打下了古文根柢,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离开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为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一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1916年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这高等学府里,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这“抹下西山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没这人变兽的耻”(徐志摩:《人变兽》战歌之二)的社会,他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的“理想中的革命”。
  徐志摩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启行赴美文》)的爱国热情,离开北大,1918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他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徐志摩他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是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也辗转波及到远隔重洋的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徐志摩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
  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乃是因为他以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为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医治当前生活的枯窘,最好的办法是: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向自然的单纯。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
  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是那么赞赏英国,那么留恋牛津和康桥。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 ——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作品《赣第德》。同时,他诗兴大发,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他崇拜的偶象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媒体推荐 后记
  首先要向读者释疑,早在1987年我在浙江就出版过《徐志摩诗全编》,为何又要在上海再出《徐志摩诗全集》I?这两本书是一本书吗?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我万万没有想到却偏偏又发生了的一桩公案,说具体点是著作权问题,说宽泛点是社会公道问题,既是社会公道问题,那我就有责任向社会披露真相,顾不得谁爱听、谁不爱听,谁拍手、谁跺脚了。
  我在浙江出版的《徐志摩诗全编》是兰部相当畅销的书,开创了国内诗歌类图书发行量之最,这部书又在华东获得了优秀图书一等奖,在全国又获得了“金钥匙”奖。由于这部书的成功,引发了那个出版社一系列其他全编本的相继出台,应该说我这本书对浙江那家出版社来说,也算是“有功之臣”了。
  然而,“有功之臣”的命运常常很惨:伍于胥、文种,韩信、萧何,不是都被他们的主子杀的杀、逐的逐吗?一本书虽然微不足道,不能与历史上的功臣相提并论,但遭杀戮的命运却
是一样的。
  1990年(实际为1989年),浙江那家出版社又抛出了一本同名的《徐志摩诗全编》,编者署名梁仁。为此,我大吃一惊,在读者群中造成了混乱。原来梁仁是“两人”的谐音,此”梁仁”正是我《徐志摩诗全编》本的两位责任编辑。朝秦暮楚地变一套把戏,读者哪有不被搞糊涂的。
  为了弄清真相,我耗费了大量时间把“梁仁”版拿来与我编的版本逐字逐句对照,结果是:同一出版社,同一书名,同一书号。
  连封面色彩、设计、字体、引文均相同或相近。再对照内容:
  梁仁版内诗作96.5%取自拙编,余下3,5%左右来自读者的补充。
  梁仁版考证材料有93%摘自抽编。
  梁仁版注释有75%左右窃自拙编。
  后来得知,梁仁版的所谓手稿就是抽编本的剪贴。
  编书有时比著书更为艰辛,尤其是编徐志摩的东西。他英年早逝,留下的四部诗集,存诗仅137首,其他一百八十多首用近10个笔名,发表在早年的报刊杂志上或书信日记里,要在当年的书山字海里去勘探,去梳爬,这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也是艰辛乏味的。由于他的笔名多,也是一大难关,因为同一时期,还有不同作者用同一笔名的。我之所以肯花大功夫,因徐志摩在过去是位聚讼纷纭的人物,而评议作家的最重要依据,是作家的作品。我通过展示他的全部诗作,客观上为公正评论这位有争议诗人提供了评论依据,同时也保留了一笔文学遗产,为今后出版徐志摩全集,铺平了道路。
  责任编辑掌握着作者(或编者)的全部研究成果和资料,他们的责任应该对书的内容负责,也由于职业优势,责任编辑和出版社还掌握一部书的出版大权,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如果容忍责任编辑凭借职业优势把掌握在他们手中的研究成果或资料,改头换面后占为已有,无异外科医师可以凭借手中手术刀,在病员体内任意割取器官来变卖。这是一种知识掠夺,是腐败现象在文化出版界的反映。
  ……
编辑推荐 《徐志摩诗全集》内容精彩,格调高雅,尽现大诗人徐志摩的诗歌精华,从中读者可以对徐志摩的诗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目录
1914年
 挽李斡人
1921年
 Joseph And Mary 弗莱克
 Atallanta's Race 莫里斯·汤普森
 Inclusions 白朗宁夫人
 To Famy Browne(Sonnet) 济慈
 草上的露珠儿
 天父 富凯
 涡堤孩 快来吧 富凯
 朝气一何清 富凯
1922年
 葛露水 华兹华斯
 无往不胜的爱神 丹农雪乌
 笑解烦恼结
 青年杂咏
 春
 人种由来
 “两尼姑”或强修行
 悲观
 夏日田间即景(近沙士顿)
 沙士顿重游随笔
 康桥西野暮色
 听槐格讷(Wagner)乐剧
 情死(Liebstch)
 月夜听琴
 夜
 小诗
 私语
 你是谁呀?
 无儿
 To His Mistress 罗彻斯特
 Early Bathing 史温明
 Love 柯勒律治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附录
增补新发现的佚诗
……
……
文摘 书摘

夏娃,“你是亚当吗,上帝
  创造我来伴你的。
  你从今后再不怕
  荒凉,再不愁孤寂。
  让我摸摸你的脸,
  口边莲蓬象树藓,
  你喉头有个桃核,
  你肌肉好多强健;
  但是你胸前不如
  我又嫩又软又肥——
  我们原来两样的,
  我又希奇又欢喜。”
亚当:“你的声音很好听,
  你的手怪招痒的,
  你初来人地生疏,
  等我慢慢指导你,
  昨晚我在睡梦里,
  上帝从我变出你,
  你的肉是我的肉,
  你我原来是一体,
  不过我男你是女”。
夏娃:“我叫你夫你叫我妻,
  千年万年不分离!
  我觉得心头狂跳,
  方才一阵清风过,
  吹来树上鲜果味,
  我想去——”
亚当:“谨记上帝的吩咐;
  伊塍园里鲜果富
  樱桃梅李都可采,
  独禁‘知识树’上果,
  你须牢记在心头,
  若然犯禁死无处。
  如今我去折桑麻,
  你在此地喂鸡鹅。”

 蛇:“夏娃!”
夏娃:“谁呀!”
 蛇:“原来你不认识我,
  我是伊塍的圣蛇,
  通天达地晓人事,
  宇宙秘密无不知,
  亚当是个蠢东西,
  ——嘻嘻!”
夏娃:“什么叫做‘嘻嘻’呢?”
 蛇:“等我好好教导你。
  嘻嘻是个笑声气;
  我笑亚当泰腐气,
  一心皈依信上帝。
  伊塍园里最珍奇,
  英如‘知识树’上果,
  你若偷采吃一枝,
  宇宙密库顿开锁,
  你的双眼会开放,
  见红见紫见星光;
  还有种种消息好,
  吃了药儿便知晓——
  嘻嘻!”
夏娃:“嘻嘻,多谢你,蛇儿,
  是去呆呆儿吃也!”

            泰 山 日 出
  振铎来信要我在《小说月报》的泰戈尔号上说几句话。我也曾答应了,但这一时游济南游泰山游孔陵,太乐了,一时竟拉不拢心思来做整篇的文字,一直挨到现在限期快到,只得勉强坐下来,把我想得到的话不整齐的写出。
  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来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奇特的境界,与平原与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