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谁葬送了华尔街(2007-2008年金融危机通鉴)

2010-01-26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6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8613791/9787508613796 ·条形码:9787508613796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谁葬送了华尔街(2007-2008年金融危机通鉴) 去商家看看
谁葬送了华尔街(2007-2008年金融危机通鉴) 去商家看看

 谁葬送了华尔街(2007-2008年金融危机通鉴)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6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8613791/9787508613796
·条形码:97875086137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财经杂志丛书

内容简介 《谁葬送了华尔》以市场震荡和政府应对为两条主线,系统梳理了21世纪首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脉络,通过对贝尔斯登、雷曼、富通等标志性事件的详细解读,以及对欧洲央行行长、英国金融管理局局长、高盛高层、中投高层等金融界高端人士的访谈,生动还原了相关事件的真相。
《谁葬送了华尔》以2007~2008年《财经》杂志关于此次金融危机的新闻报道为基础,试图从金融工具,监管制度、国际经济秩序、市场理念等多个层次,分析整个危机的技术、体制,思想性根源,并对危机的影响和未来走向进行评估、该书还专门描述了中资机构在危机中的表现,以及在大变革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媒体推荐 《财经》始终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的编辑理念,以新闻的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的视角,以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的身份,持续关注、报道影响中国及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和焦点人物,成为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新闻媒体……《财经》杂志丛书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它对热点问题的犀利剖析促进了进化中国市场环境的努力,而且对于提升中国传媒界的职业探索和专业素养也是极具重要意义的。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财经》没有仇不可能提供解决中国问题的完美处方十七努力做的,不过是在每一重大事件中运用独立判断能力,忠实记录时代和历史,而且一以贯之,我认为,这是《财经》与中国社会在它们共同的演化中求解中国问题的可靠途径。
  ——汪丁丁 北京大学教授,《财经》学术顾问
编辑推荐 读《谁葬送了华尔街》,看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深重的金融危机,策源于何处,走向何方,中国能否安然渡过,甚或化危为机。《财经》为您提供中文世界里最为前沿的报道,最具历史感的分析。
目录
总序
序曲 变革时代的来临
第一篇 魔鬼出瓶
两只对冲基金的倒掉
蝴蝶扇翅,全球共振
美国房地产“急转弯”

第二篇 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华尔街再洗牌
全世界央行,联合起来!
告别60年来的繁荣
特里谢的警告
贝兰克梵:次贷危机谁之过?
超级基金必败

第三篇 华尔街的第一滴血
贝尔斯登,丧钟为谁而鸣?
美联储的工具箱
中信和贝尔斯登:从婚礼到葬礼

第四篇 大危机前夜
假如“两房”倒了
“火箭筒”出手
“两房”教训
“次级”金融体系及其病灶

第五篇 华尔街生死簿
自球者美林
雷曼命运倒计时
审判日

第六篇 凶手与替罪羊
谁击沉了“无敌舰队”?
普林斯:新危机有什么不同
约翰·桑顿:华尔街不会消失
会计准则修改8 “刻度”

第七篇 保尔森屈膝
激辩“保尔森计划”
为什么保尔森错了
为什么保尔森(可能)是对的
B计划难救美国

第八篇 危机全球化,营救全球化
金融海啸横扫欧洲
富通解体
世纪大救赎
G20峰会:迎接新世界
索罗斯:我们需要国际“资金池”
霍华德·戴维斯:政府能做什么?

第九篇 中国镜像
中投:来自华尔街的诱惑
货币市场基金惊魂
危机之痛波及中国
雷曼“迷你债”大风波

尾声
后泡沫世界的陷阱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
附录 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名词解释
跋 与民间力量一起成长
……
序言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之年。
中国人历来有由当代人将当时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以便以史为鉴的传统。我们身处伟大的时代,更应当对我们的成功与失误、进步与挫折加以记录和分析,以便总结过往经验,明确继续前进的方向,把改革开放的事情办得更好。
然而,在旧时代,修史的权力基本上被官家所垄断,以致对历史事件的记述被简约阉割为帝王的“起居注”,以此为基础修成的“正史”也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帝王家谱”。其间,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而增删修饰,更使历史丢失了它的真面目。在新时代里,这种做法不应当再重复了。
改革开放是大众的事业,亿万工农群众、专业人员、企业家、政治家参与了这一事业。将他们的辉煌业绩和失败挫折记录下来的最合适的笔者,莫过于现代社会中的“无冕之王”——新闻记者。新闻写作所要求的翔实准确,使新闻分析成为这种活历史记述的最佳文体。可以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财经》杂志丛书——这套由《财经》杂志以不同内容选辑而成的书,便是如此这般地使昨天的新闻成为今天的历史。不过,它是一部未完成的历史,因为改革还在继续,每一天都上演着激动人心的大戏,我们的《财经》媒体也源源不断地取得鲜活的素材。
2008年4月18日,是《财经》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日。自1998年4月创刊至今,《财经》杂志已出版两百余期。十年来,《财经》始终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的编辑理念,以新闻的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的视角,以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的身份,持续关注、报道影响中国及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和焦点人物,成为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新闻媒体。
《财经》走过的十年,是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风雨十年,也是开始全面融入国际竞争的挑战十年。
文摘 第一篇 魔鬼出瓶
两只对冲基金的倒掉
创新,再创新
要认识HGF和HGELF,需要从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Loan)说起。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种高风险的房屋贷款。它的风险在于借款人只支付很少的首期金额,借款人的收入和资产状况还有可能不足以支付所有的贷款,也就是出现拖欠。那么,为何银行还愿意做这样的贷款?如果银行必须持有这些贷款并承担拖欠风险,那当然不会出现如此多的次级贷款。但是,美国的资本市场允许银行将次级贷款和其他质量较好的贷款一起打包,然后卖掉。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要么自己把这些贷款池买下来,要么充当经纪人为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做安排。而最初的借款银行就此摆脱这些贷款,并拿到现金去做更多的贷款。因为可以把次级贷款卖掉,这些银行日益忽视贷款的质量,许多贷款者根本就没有能力支付他们取得的贷款。
投资银行随后又创造了将这些房屋贷款集合证券化的方式,即所谓的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作为华尔街的创新榜样,特殊目的机构被分割成被称为“tranche。的不同类别,新的债权证券,也就是债务抵押债券,被创造出来。
每一个类别都有不同级别的风险和收益,并由标准普尔、穆迪或惠誉给予不同的评级。高级类别的资产质量最高,也能最优先获得偿付。接下来是初级或者中级类别,最后才是股权类别。保守的投资者,包括对冲基金、商业银行和养老金计划可以购买质量评级为AAA或者AA的债务抵押债券,而投机者,或者发行证券的投资银行,則可以持有那些风险性最高的股权类别,这些类别有时被称为。有毒废料。
事实证明,评级机构并没有恪尽职守。它们完全依赖贷款拖欠的历史模型,而不考虑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和持续下降的贷款质量。所以一旦房地产价格开始回落,贷款转坏的幅度远远超过它们的预期。
2003年10月,HGF成立。它被贝尔斯登描述成一只主要投资于低风险、高评级证券——比如被标准普尔评级为AAA或从的债务抵押债券一一的基金,推荐给投资者。这只基金通过使用杠杆工具来提高回报率。而杠杆意味着基金本身要借钱来投资更多的债务抵押债券。更高的杠杆带来更高的回报,但不幸的是,也带来更高的风险。
贝尔斯登告诉投资者他们预期的收益率在10%~12%之间,而风险很低。这个收益率比普遍的银行利率、LIBOR和货币市场利率都高,许多投资者都把钱投给了这只基金。最后,HGF募集的资金大约为15亿美元。
“天”开始黑了
头两年HGF干得不错,但随后美国房市开始掉头
……
热点排行